中国足彩网

首页» 中国足彩网资讯» 媒体化院

湖南日报:搭建人才培养、资源创新的“立交桥”

发布时间:2013-10-14   作者:宣传统战部   阅读量:

2013年6月4日,湖南日报报道我院:做实集团化办学 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搭建人才培养、资源创新的“立交桥”。 

 

做实集团化办学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搭建人才培养、资源创新的立交桥

——来自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报道之二

刘 望

中国足彩网培养学生的终极目的是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由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秉承“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多方共赢”的宗旨,创新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集团化办学从“手拉手”的形式,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方向发展,为学生搭建了一座培养、就业、创新的“立交桥”,实现了学生、中国足彩网、企业“三赢”的崭新局面。

协同创新,合作发展,建立产教对话和协作机制

湖南化工职院牵头职教集团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等主要形式,联合了近70家相关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等组成产教联合体与利益共同体,通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创业就业工作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委员会、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工作委员会,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接轨的对话机制、决策机制、保障机制与退出机制。在集团理事会的统一指导、协调下,有效汇聚“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和要素,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创新能力和内涵水平。

合作育人,利益共振,建立互利互赢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集团化办学的核心价值体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全程校企合作。在专业设置和动态调整、课程资源开发、实训条件建设、专兼教师团队建设、信息化教学方法改革、岗位培训包开发、技能标准的制定和科技应用成果推广等多个方面,企业提供资金、设备、人员、实习岗位等,职业院校则提供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顶岗实习、优先选用毕业生等。湖南化工职院以集团为平台先后与巴陵石化、华峰集团、瑞阳化工等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成立集团订单班50余个,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5个,现已为70余家企业和社会培训7000余人次,技能鉴定4000余人次。

产业引领,需求驱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湖南化工职业教育集团成立高技能人才教育培养专题调研组,每两年开展湖南省石化学产业发展状况与人才需求调研,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分岗位就业状况需求预测和监测制度,在大型石化企业建立岗位监测站,聘请生产现场技术人员定期通报专业岗位和工艺、设备技术发展动态,反馈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的变化,通过定期调研和信息收集,较好把握了在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大趋势下石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为优化专业结构及方向调整提供了依据。根据专业设置规律和错位发展的原则,定期评估新老专业,以专业评估结果为依据,逐步建立专业建设经费的拨款资助制度。优化集团框架内各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了集团内职业院校之间专业布局合理和错位发展的格局。

人员互派,角色互换,建立教师与专家双向交流机制

在集团内骨干企业设立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在学院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互聘互培平台”,通过“一年一月一线”的双师型培养机制,实时了解和掌握化工制造业前沿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鼓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高校实习实训、就业指导、人才培养等工作;教师为企业培训职工、提供技术服务,进行产学研合作,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充分利用职教新干线开展校企交流,教师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企业能深度融入学院高技能的人才培养。

自愿合作,项目引领,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以互利共赢和自愿合作为原则,以项目为纽带,采取“专业+公司”型发展模式,建立集团内的产业经济实体和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构建了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一体化”模式。专业教师主动深入中小型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课题研究。发挥集团“技术转移中心”功能,在不同科技水平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技术相互传递和转化。通过应用技术的开发、生产技术的服务、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移等共同推进石化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转型。

 

相关链接:http://epaper.voc.com.cn/hnrb/html/2013-06/04/content_67244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