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网

首页» 中国足彩网资讯» 媒体化院

湖南日报:风景这边独好

发布时间:2015-06-24   作者:宣传统战部   阅读量:

风景这边独好
?
?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校门。

 

    省教育工委副书记夏智伦一行来学院考察指导工作。

    学院教师赴德国研修。

    (本版图片由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陶飞  徐荣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有关领导作出指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随后,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职业教育迎来了崭新的春天。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积累57年办学精华之后正以最快的速度奔向硕果累累的秋天,在职业院校中,风景这边独好。

      顶层设计,绘制锦绣蓝图

    2008年,株洲市决定在云龙新区建设职教大学城。2010年2月,学院正式签约进入大学城建设新校区。10月,新校区建设项目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同年,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做出了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社会发展。2011年2月完成土地报批工作。2012年12月,新校区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2014年新校区迎来了第一批新生。目前,新校区占地面积573亩,总投资近8亿元。可同时容纳全日制学生近万人,短期培训5000人。优雅怡人的校园环境与浓郁的时代气息融为一体。

    学院创建“教授工作室”、“博士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双师化”工程,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21人、副教授200余人、博士10余人、硕士近200人,“双师型”教师209人、外聘教授近20人。拥有省级教学专业团队3个,行业教学名师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7人,国内访问学者15人。学院承担和完成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200余项,申请专利6项。“名师执教、专家教授授课”成为校园常态化教学模式。    

    2010年学院通过湖南省文明高校评估,2012年成功立项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首批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2014年立项为湖南省平安高校建设单位。先后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教学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等荣誉220余项。

      科学管理,引领职教前沿

    教育教学 融入信息化

    2010年,学院推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引导教师推行行动导向课堂教学,对接职业岗位选择项目或任务,按照“教、学、做三合一”的原则设计学习情境,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而精心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11年,实践“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教新干线为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按照“四个三结合”人才培养总体构架要求,各专业根据本专业不同优势与基础,也构建了诸如“六对接三证融通”、“三层三贯穿”等各具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以基于世界大学城教学空间建设为平台,以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为重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强化过程监控、注重精细管理、推行院系二级管理为手段,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从问题入手,针对工作要点和难点、教育改革的热点和焦点开展专题研讨,举办职业教育研究沙龙。承接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创办化工职教集团校企师生员工同台竞技比赛,承办企业员工技能比武活动……

    2013年,展开基于云平台的“教、学、做、养(评)四位一体”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实践,利用云空间改变文化选修课学习与考核方式,并开展微课、MOOC制作和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应用等系列培训,学院在教育云平台应用过程中创新探索的“基于云平台的四位一体教学法”、“在线仿真”、“在线测试”等特色性工作,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予以展示。

    2014年,实行课堂改革,将45分钟“碎片化”;利用MOOC实时跟踪、泛在学习的特点,实现课程学习“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翻转;完善和推广了基于云空间的化工仿真教学平台的应用,按照“推进多层次互补、多模式共存和多样化发展的现代远程职业教育,逐步形成高度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的建设思路,将各类课程资源和仿真实训功能为一体,充分利用空间的开放、调控与交互功能使化工生产工艺类课程的教学,实现了远程学习训练随时辅导、交流,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形成多功能教学平台,探索出了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拓展了校内师生教学时空,解决了“分散式”订单培养班教学组织的困难,创新了企业员工化工技能培训模式。基于化工仿真教学平台的《离心泵故障判断与排除》被湖南省推荐为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现场会观摩课。

    目前,学院已建立了233门院级空间课程,其中16门课程立项为湖南省“名师课堂”建设项目,“基于五分钟微课资源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试点”、“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MOOC建设”两课程被立项为湖南省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此外,“基于云平台的流程再造管理模式”荣获“第五届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经验在省内外20余所中国足彩网推介应用。近三年,学院完成和在建省级及以上重点建设项目33项,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4项,主持省级以上社会科学、软科学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6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科学研究  技压群芳

    管理工作,规范精细。学院在合理设置机构的同时,制订并不断完善科研工作,相继出台一系列科研工作管理文件。科研课题实行全程精细化管理,坚持校内专家与校外专家相结合,严把推荐评审关,对已经立项的各级科研课题,认真督促、检查,保质保量地推进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了规范的立项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和严格的结题机制。

    服务社会,成效显著。2013年,学院牵头筹备组建“株洲化工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并成功立项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石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现有68家企业、5家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成为平台建设成员。平台建设立足株洲,面向长株潭及全省,以绿色石化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产学研合作为手段,以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信息服务、检验检测、人才培训为主要服务内容。目前已完成相关基础性工作,并成立了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湖南湘化化工医药产品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平台服务能力已经初具规模。加强了与湖南中成化工公司、湖南智成化工公司、株洲兴隆化工实业公司、中盐株化集团公司、湖南海利株洲精细化工公司、株洲天桥起重机公司等学院周边企业的联系,参与了湖南立发釉彩科技有限公司、中盐湖南株洲化工集团等20多家企业的科研和技术咨询服务,成效显著。

    科研成果,丰硕喜人。近三年来,学院各级各类课题立项达168项,其中省部级课题119项,湖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达二十余项,课题立项数量与质量均名列全省同等院校前茅。教师累计发表论文1281篇,专任教师人均年发表论文达1.5篇,其中SCI、EI等三大收录及人大复印资料近40篇、中文核心论文200余篇。另外出版教材100余本,出版专著9本,编有校本教材75本。申请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和哲学成果奖10项,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

    2012年获评湖南省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并在2012年、2013年获评株洲市社科类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成为株洲市唯一连续两年获此荣誉的高职院校。2014年获评全国社科工作先进组织。2014年获自科基金项目直接申报资质(全省高职院校仅四所有此资质)。

    就业创业  引领风骚

    学院于2011年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三年不断线”职业、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就业教育,即,一年级进行职业发展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职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二年级进行就业素养及技巧教育;三年级引导毕业生择业、乐业、创业。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定期就业指导讲座和一系列校园招聘会、企业高管巡讲及大型人才洽谈会等活动,为广大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保驾护航。为拓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渠道,学院提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素质拓展证”三证融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增添了实践应用环节的砝码。学生参与并获得各种技能大赛奖项多达400多项,技能考证率和获证率分别高达100%和95%以上。此外,为开拓规范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解决后顾之忧,学院还开创了特色的“四三”机制,即“四管齐下”开拓就业市场、“三项制度”规范就业市场。前者包括走出校门找市场、稳定行业主市场、院内自己建市场、校企共建订单培养市场,后者包括考察制、准入制、淘汰制,力争让毕业生工作安心、家长放心。

    目前,学院已建立了300多个稳定的就业基地和数千家企业的信息库,先后与中海油、中石油、中国南车、长沙地铁、上海汽车、北汽控股、三一重工、宁波万华、中联重科等千余家省内外知名单位建立了长期人才输送和定向委培关系,成为了中石化接收专科毕业生全国指定的18所院校之一,为石化及相关行业输送了近10万多名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连续六年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是湖南省首批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院校,并连续三年荣获省教育厅组织的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毕业生上岗一年内,80%成为用人单位基层操作技术骨干;上岗三年以上,50%成为单位基层管理、技术干部;上岗10年以上,约45%成长为用人单位的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

     Ⅲ  开放办学,拓展国际视野

    面向地方  加强校地合作

    学院主动融入和承担起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在人才、技术、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目前,学院对接湖南石化九大子产业链,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链,形成了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代表的骨干专业群,深度对接石化医药产业集群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代表的特色专业群,基本覆盖石化医药企业职业岗位链的专业体系,实现了学院专业结构与石化医药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和最优匹配。近五年来,学院先后为近3万人提供了省市高技能人才、省建筑安全生产、市农村劳动力技能、拆迁户创业、GYB创业、SYB创业、市财政局会计职业资格证考试、市“1221”技能提升项目等20余项的培训。

    面向行业  加强校企合作

    学院牵头组建湖南化工职教集团,依托职教集团平台,以校企共同参与为引领,以共建共管为途径,努力提升校企合作育人工作成效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每年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等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等,构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2015年推出了“企业专家进课堂”系列活动。

    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把教室延伸到厂房。2014年学院成立湘化检验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化工医药产品检测服务,与中盐株化集团合作建设了危险化学品实操岗位培训基地,与株洲市教育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湖南九方焊接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全国第五个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之一的机器人爆接培训基地(湖南智谷焊接技术培训中心),现已在巴陵石化、湖南海利、唐人神、株冶集团等建立全国或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20多个。

    近年来,学院先后为巴陵石化、招商重工、株洲金球、湖南海利、千金药业、湖南华湘等近20家企业培训员工近万人。今年又与湖南海利集团、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湖南全洲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巴陵石化大成检修安装公司、长炼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招收现代学徒,实行双主体培养(中国足彩网与企业共同培养)和双指导教师(中国足彩网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制度。

    面向高校  加强校际合作

    学院注重与省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湘潭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张家界航空职院、湖南商务职院、常德职院、衡阳高铁职院、重庆商务职院、湖南石油化工职院、湖南信息职院等先后来校相互交流学习,仅2014年,学院信息化教学相关经验就在省内外20余所中国足彩网推介应用。同时,学院加强与本科院校的交往,畅通学生继续深造和提升学历的渠道。与吉首大学、湖南工学院合作开通“3+2”模式全日制专升本,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沈阳化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商学院合作设有本科函授或自学考试站点,每年有近600人通过专升本、函授本科或自学考试等方式取得本科文凭。

    面向海外  加强国际合作

    2011年,学院选派了6位教师赴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就生化分离、仪器分析技术、化工单元操作、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化工制图、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等专业进行培训。2013年,选派了9位教师赴德国代根多夫技术应用大学参加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修,选派了22位教师赴新加坡参加NYP办学理念与教学管理研修班,选派了2位教师赴FORUM国际学院参加数控及自动化技术培训。

    2014年,先后选派了11位老师赴德、韩国、日本、南非参加研修。2015年,马来西亚英迪大中国足彩网长来校共商教师培训、学生交流等事宜并签署相关协议。6月底,20名学生即将赴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交流学习。

 

 

 

 

相关链接: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5-06/24/content_985775.htm?di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