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网

首页» 中国足彩网资讯» 中国足彩网

我院召开2013年专业建设研讨会暨教学管理骨干培训班

发布时间:2013-09-16   来源:宣传统战部   阅读量:

     

        8月22日—24日,学院组织召开2013年专业建设研讨会暨教学管理骨干培训班。学院领导、院长助理、教授、系主任和副主任、专业带头人和教学管理骨干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舒均杰教授主持,党委书记张孝理教授和院长刘望教授分别在会上讲话,院长助理、教务处处长隆平教授在会上代表赴德9人小组进行了研修汇报,重点项目办主任周哲民教授解读专业剖析要素,化工系新任副主任唐淑贞进行专业剖析模拟。为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与会人员就专业建设与发展问题分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刘望院长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这次专业建设研讨会暨教学管理骨干培训班召开的意义,旨在推进专业改革、增强专业吸引力、提升学院办学内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他谈了三个方面的意见,即专业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专业建设与改革要全力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具体要求。

        

        他说,专业是学院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力量之源,是承载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三大功能的平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国足彩网只有凭借特色求生存,而专业是其特色承载的主要基体。我们必须通过专业建设与改革,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拓展骨干专业,凸显专业及专业群特色,增强专业吸引力,以切合家长、学生的意愿,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专业建设与改革是培养适合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也是中国足彩网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的迫切需要,要借专业建设与改革东风增强中国足彩网办学特色和吸引力。全力推进专业建设与改革,要进一步落实对接机制,通过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企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进而强化化工特色。还要以产业需求为根本动因,完善“两调研、两把握、两对准、两调整”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专业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调研化工及相邻产业发展,把握整个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调研岗位群的技术变化,把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对准产业结构变化调整专业结构,对准生产岗位变化调整课程内容。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构建工学结合和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制定职业化的课程标准;基于数字化资源的情境化、集成化、扁平化和精细化建设理念,解构工作,重构资源,使我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更加贴近化工及相邻产业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要凝心聚力促提升,增强专业建设内驱力,强调从多维角度增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内驱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办学内涵、办学声誉。针对专业建设与改革,刘望院长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是积极投入,真抓实干;三是加强考核,奖惩激励。

        张孝理书记在讲话中谈到了学院近几年在专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特色,并有建设性地提出了专业建设的措施与途径。

        

        他说,我院围绕“四个湖南”建设,根据“四化两型”社会建设需要,结合化工行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实际,调整专业及专业方向,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不断明确。逐步形成了“以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四大重点专业建设为引领,以生化与药品、制造大类为重点,带动其它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近几年来,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新增了6个专业,基本实现了“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目标。专业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专业特色也不断彰显出来。十一五期间,学院获得了省级教改试点专业、省级精品专业的立项建设,获得了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的立项建设,同时获得了专业教学团队、省级专业带头人的立项建设。十二五期间又获得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专业建设水平和质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于中上水平。经过多年的专业结构调整,已基本形成了“骨干专业群深度对接石化产业集群,特色专业群基本覆盖石化企业职业岗位链”的具有化工产业特色的专业体系。所以说,我院的专业体系,既有历史积淀,又有现代气势;既有产业推动,又有自主选择。今后一个时期要始终坚持“对接产业规划,实施和促进专业建设;建好专业服务,提升和引领产业发展”的专业建设方向。对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建设在生化与药品、制造两个大类中的四个特色专业,积极构建特色和优势专业群,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具有前瞻性的特色专业体系,实现特色和优势专业群更加深度对接石化产业集群,专业体系更加彰显石化产业特色”的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发展定位上,由趋同性、同质化发展向个性化、错位式发展转变;在发展方式上,由外部推动式发展向内生自主型发展转变;在发展动力上,由主要依靠人、财、物投入的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创新活力的创新驱动转变。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更加注重特色的彰显和软件的建设,创新对接机制,进一步彰显专业特色。

                                                             (宣传部 教务处)